1、调漂原理
调漂是钓鱼最基础的技能,事实上就是调整钓组在水中的平衡状况,原理是通过增减铅坠重量和移动浮漂地方,使线组产生的重力和浮漂产生的浮力达到动态平衡,如此一旦有鱼吃饵就会打破线组平衡并准确的传递到浮漂上,从而使钓鱼人能看出是不是需要抬竿。
2、漂型特征
1、立漂:立漂是钓鱼最常见的浮漂,由漂脚、漂身、漂尾三个部分组成,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与台钓一块传入国内的,优点是稳定性好、灵敏度高、操作灵活,缺点是调漂困难程度相对比较高,除此之外立漂对钓鱼场地水深也有肯定的需要。
2、七星漂:七星漂是传统钓法沿用已久的浮漂,别称星漂、散子漂、蜈蚣漂等,因一般由7颗漂豆组成而得名,用时漂豆平躺在水面上(水下部分是垂直的),优点是操作简单且便于察看漂相,缺点是抗风浪和抗走水不如立漂。
3、立漂调法
1、重铅找底:在铅皮座上加一块大铅皮抛入水中,浮漂在铅坠重力有哪些用途下会全部没入水中,提竿上拉浮漂直至浮漂水平,此时铅坠到浮漂顶部(不是漂座)的距离就是钓鱼场地水深。
2、半水调目:浮漂下拉大于浮漂加子线长度的距离,修剪铅皮直至浮漂露出想要调的目数,比如调4目时将铅皮剪至浮漂露出水面4目即可,此时铅坠的重力大致等于浮漂的浮力。
3、挂饵测重:鱼钩上挂饵抛入水中,此时浮漂沉下去的目数就是饵料配方的重量,比如空钩调的是4目,挂饵后浮漂露出2目,说明饵料配方的重量是2目,为了保证灵敏度饵料配方大小要均匀。
4、调整钓目:挂饵上拉浮漂使浮漂露出想要钓的目数,比如空钩调4目,饵料配方重量是2目,浮漂露出2目以上是钓钝,浮漂刚好露出2目是不灵不钝,浮漂露出2目以下是钓灵。
4、七星漂调法
1、重铅找底:在铅皮座上加块大铅皮后抛入水中,在铅坠重力用途下七星漂会全部没入水中,移动最上面一颗漂豆直至刚好露出水面,此时铅坠到这颗漂豆的距离就是钓鱼场地水深。
2、修剪铅皮:将最上面一颗漂豆下拉大于子线的距离,目的是确保调漂时铅坠和鱼钩都能离底,修剪铅皮直至最上面一颗漂豆露出水面,此时线组的重力刚好等于七星漂的浮力。
3、调整灵钝:挂上饵料配方后抛入水中,此时移动漂豆就能调整线组的灵和钝,其中上拉漂豆露出1颗漂豆时是钓灵,露出2颗漂豆时是不灵不钝,露出3颗以上漂豆时是钓钝。
5、漂相大全
1、顿口:顿口是指浮漂出现有力的下顿,这种漂相多数是鱼吃饵引起的,此时抬竿中鱼率极高,抬竿最好时间是浮漂下顿的一瞬间,若抬竿过晚鱼或许会将钩饵吐出来而空竿。
2、黑漂:黑漂是指浮漂被全部被拉入水中,这种漂相主要有两种状况,其一是鲤鱼等大鱼或大个体鲫鱼吃饵时容易出现黑漂,其二是麦穗鱼、白条等小鱼闹窝时也会出现黑漂。
3、送漂:送漂是指浮漂出现上浮动作,这种漂相可能是饵料配方(产品饵)雾化掉落引起的,也会是鲫鱼等底层鱼类吃饵引起的,特别是浮漂有力下顿后再送漂十有八九是大鲫鱼。
4、颤漂:颤漂是指浮漂出现轻微的颤动,这种漂相多数都是鱼在触碰饵料配方,此时不适合提竿,若提竿多数是空竿且容易惊鱼,可等浮漂出现下一步动作再判断是不是需要提竿刺鱼。
5、斜漂:斜漂是指浮漂被斜着拉走乃至黑漂,这种漂相多数状况都是鱼吞食钩饵引起的,比如白条等上层鱼吃饵时总是会出现斜漂,除此之外浅水区大鲫鱼吃饵也常常会出现斜漂。
6、移漂:移漂是指浮漂在水面上平行移动,这种漂相可能是虾蟹闹窝引起的,也会是白条等上层鱼吃饵引起的,若先出现移漂再出现黑漂则可能是鲤鱼、草鱼等大鱼在吃饵。